IM电竞资讯
IM电竞官网IM电竞官网地处长江支流——岷江边上的眉山市,有一座通往中华文化堂奥的古建筑。它,就是著名的眉山三苏祠。
三苏祠,坐落于眉山市纱縠行南街,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、苏轼、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。“一门父子三词客”,三苏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,特别是苏轼,他一生著述丰赡,流播广远,影响至深。
2022年6月8日,习在三苏祠视察时指出:“一滴水可以见太阳,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,中国有‘三苏’,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。”
奔流不息的岷江水在眉山蜿蜒前行,古往今来,浸润无数文人的灵光妙笔,留下不少锦绣文章。记者一路沿着岷江顺流而下,来到眉山三苏祠,感受“一滴水”里的“太阳之光”。
深秋时节的眉山三苏祠博物馆,树叶金黄,秋水盈盈,红墙环抱,游客络绎不绝。人们或徜徉在启贤堂、来凤轩、披风榭等标志性古建筑下,或驻足在古井、老树、匾联等古遗存前,追寻三苏足迹。
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,三苏祠已从最初只有5亩的中式庭院发展为如今占地106亩的古典园林。整个景区保存古建筑16处,整体布局呈“三分水,两分竹,祠在水中央”的特色。其中,祠堂区为三进四合院,主体建筑有飨殿、启贤堂、来凤轩,保留了传统祠堂风貌,是游客拜谒先贤、风追三苏的核心场所。
2019年9月,考古工作者对三苏祠博物馆展开发掘,首次发现宋代文化遗存。“三苏祠,是‘三苏’的老宅,不仅有了可靠的文献佐证,考古发掘更是有力证据。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资深讲解人员徐丽介绍。
在维修三苏祠的过程中,工作人员找到刻有字样、工艺精湛的清代瓦片。此后,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基于清代瓦片样本,定制40余万片小青瓦、筒瓦,用于三苏祠保护维修。“如今,三苏祠的大门、主殿之上,所用之瓦大多来源于此。”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近年来,眉山市通过编制规划、设立专项资金等措施,保护三苏遗址遗迹,推动保护走上制度化、法治化、规范化道路。
记者在行走采访的过程中获悉一则好消息:日前,2024年“数据要素×”大赛四川分赛总决赛上,眉山三苏祠博物馆“三苏文化大数据库(一期)建设项目”脱颖而出,在文化旅游赛道斩获一等奖。
今年6月,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。人们通过线上登录,可轻松获得与三苏相关的文献资料,追寻三苏足迹。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王荷介绍,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万人次。
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依托三苏祠建立,是集收藏、展示、研究三苏文化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,馆内收藏的文物文献与古建遗迹、园林景观相映成辉。
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副馆长黄建介绍,博物馆现有藏品4976件(套),包括汉代至近现代见证眉山历史文化及三苏文化的各类实物,涵盖书法绘画、古籍图书等10多种门类。其中,代表性藏品有东汉抚琴陶俑、明代八仙过海纹犀牛角杯、明代陈淳草书苏轼《前赤壁赋》册页、明末清初王式《西园雅集图》卷、清代何绍基书《东坡词》四条屏等。
为讲好三苏故事,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开设常设展览,包括三苏故居祠堂文化展、三苏生平及文学成就展、“中国有三苏——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”主题展。
同时,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还邀请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、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等知名专家学者,开设“东坡论坛”“名人大讲堂”“东坡大家讲”等三苏文化主题讲座,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。
三苏文化传播从“线下”到“云端”。记者了解到,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不仅收录三苏父子的作品11270篇,还有文物、文献等数据10万余条,书籍上万册。王荷表示,下一步,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将对接国家相关部门,争取把全国与三苏文化有关的所有数据纳入进来,“让三苏文化的传播绵延久远。”(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斌)